top of page

Create Your First Project

Start adding your projects to your portfolio. Click on "Manage Projects" to get started

《笼子》

Project Type

Writing + Art

Date

2022

《笼子》

海底 50米是海洋的阳光区。在透亮的浅色海洋中,阳光颗粒产生反射,丁达尔效应也由此 发挥地淋漓尽致,让余仁之在脑海中构造出眼前这个迷人的凡间仙境。颜色灿烂的珊瑚礁, 绚丽多彩的福鳍鱼,随浪摆动的海草,水晶似的玻璃城堡,挤满了他有限的想象。
余仁之知道这里是东太平洋最繁荣的亚特兰蒂斯礁城,而亚特兰蒂斯容纳了东太平洋最大的
交易与娱乐据点。亚特兰蒂斯也是以维多利亚堡礁为底,形成的微型城市,所以称为礁城。
这个城市聚集了摩肩接踵的贵人于商人,华灯璀璨的灯光,繁荣生茂的海洋生物,和暗地里
乌烟瘴气的交易。而这也让从未见过世面的余仁之感到前所未有的新奇感。
但是没过一会儿他就开始有了眩晕的感觉。他自从两天前从6000米深的海底带乘着天梯上 来,身体感觉瞬间失去了海水的压力,轻松了许多,但是他的身体完全不适应这种感觉。海 底6000米是一带平民窟,是海里压力最大和最黑暗的地方,而余仁之是在那里最有名和最 落魄地的三角窟长大的。人们也都知道任何来自三角窟的人都是低等的囚犯或者真的走投无 路的穷人。
余仁之找到了一个巨型蚌贝便坐了下来,也开始调试他的呼吸服。其实余仁之在亚特兰蒂斯
完全显得格格不入,连这里最穷的乞丐也未必他穿得如此凄凉。他看起来污手垢面和衣衫褴
褛地,根本不像一个出现在亚特兰蒂斯的人该有的样子。他穿着的呼吸服也是最老式的设
计。不过虽然他的呼吸服很破旧,功能性却很强大,它黏着穿戴者的皮肤,让身体能够通过
他吸收氧气并用身体里微小的血管将氧气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他现在只要把所需的氧气
含量调低就可以了。
他往上看,这种洗礼着和沉浸在温暖的阳光的感觉让他感到又美好又刺眼。一群蝴蝶鱼也正 从他的上方游过,他又不禁想起自己年幼时和父亲有过的一次对话。他的父亲是令人唾弃的 陆地主义者,而陆地主义者们坚信人们曾经在陆地上生存过这种荒诞的想法。他的父亲也曾 对他说过海洋里的蝴蝶鱼,鹦鹉鱼,狮鬃水母, 海马,蝙蝠鱼等的名字是我们的祖先照着陆 地动物取的。当时的余仁之跟别人一样,觉得自己的父亲是一个无可救药和不顾家的疯子, 但他现在也将追随父亲的脚步。父亲死了,但是他还是想看一看父亲如此向往的世界。
突然一袭警声鸣起和一个富有机械性的广播响起,“现在为亚特兰蒂斯时间3点20分,水污染 清洗便在10分钟后开始,请大家带好防护设备,前往市内保护区...” 这个广播后来再用着别 的语言重复了好几遍才消停。
余仁之和亚特兰蒂斯的人明显都很熟悉这种水污染清洗警鸣,但最近也不知道为什么次数
越来越繁琐。不过三角窟的清洗次数明显比亚特兰蒂斯这种被政府重视的城市少很多因为一
般在三角窟一个月才有一次的水污染清洗,余仁之在亚特兰蒂斯的两天内就经历了两次。
他看着旁边一个穿着鱼鳞帽的贵人对着同伴嚷嚷道,“最近这污染指度,怕是有什么天灾临 世吧...我看应该也是地中海那里的那些工厂在作势吧...”
他的同伴也回复他,“哎,我也觉得。还有政府这样遮遮掩掩地,我们难道就不清楚了吗! 他们现在除了清除一些气候活动家,还做过什么啊...”
正在此时,一个庞大的机器从余仁之他们头顶游过。虽然余仁之在保护区里,但是通过全透 明的玻璃屋顶,外面什么都看得清。这个机器是以鲸鱼为原形设计地,名为“鲸嘴清洗 机”。鲸鱼进食时,会把嘴巴张着,像一个网一样把面前的各种微生物和小鱼小虾带进嘴 里。鲸嘴清洗机也张着一个巨型的“嘴”,吃着海里的微塑料和垃圾,也会用特殊的过滤器把 海水里的污染物都清洗了。
余仁之在保护区内呆了20分钟,清洗就结束了。清洗完,外面海水里的氧气也都变得格外清 新。余仁之来亚特兰蒂斯是因为这里有东太平洋唯一的陆地温室。陆地温室是一种搭在陆 地上的小型温室,而里面浓缩着各种陆地生物。前往这种温室的票当然也是非常昂贵的,最 多都是一些贵族或者富家人才会花钱去享受。余仁之能来是因为他在父亲死后,在父亲穿着 的夹克外套找到了一张门票。票是金色的鲤鱼鳞压出来的纸做成的,而上面已经留了无数个 父亲肮脏的手印。
他通过手中的地图,穿过大街小巷,走到了一个名为,“伊甸园” 的地方。其实他没有地图, 也找得到这里因为伊甸园是亚特兰蒂斯最高的高塔了,也是他最开始看到的,水晶一样的玻 璃城堡。伊甸园的故事大家都听过,但也只是童话故事因为人类是生为海洋的,不过亚特兰 蒂斯的伊甸园倒是利用了这个故事的噱头来打造自己的形象。伊甸园是把自己的形象塑造成 故事里的 “知识之树”,玻璃塔为树干,上面的温室也便是树冠。
余仁之在走进伊甸园的大堂前顿了顿,他知道他这一步迈出去了,他就真的没有退路了。他 的计划是到了伊甸园的陆地温室后,逃出去。但他现在想想觉得这个方法听起来愚蠢至极。 余仁之也知道他一但开逃,将被定重罪,被处置死刑。但他准备冒这个险也是因为他在世间 已经没有牵挂了,他的父亲5年前就去世了,而看着他长大的兴阿姨前天也离开了他,他自 己的生活寡淡无趣,活着对他来说本来也没什么意义了。
最后,他还是走进去了。伊甸园里面非常华丽;彩色的水晶装饰被摆弄地栩栩如生,刻着浮 雕的大理石柱,和弥漫着沁人心脾的熏香都衬托出了它的华丽。余仁之的打扮也让他受到了 很多异样的目光。前台的服务员一看到他,便笑了笑说道,“是余先生吧,树心电梯会在15 分钟后开启。请您先在我们的休息区等待吧。”
余仁之点了点头然后走到了她指向的地方便坐了下来。15分钟后,广播响起,“请ED2007的 游客前往树心电梯...”
余仁之和一些别的客人听到广播后,都陆陆续续地站了起来,跟着刚才的服务员前往树心电 梯。树心电梯也是伊甸园里,到达陆地温室的唯一通道。树心电梯是用美丽的孔雀石雕刻出 来的,余仁之进来时脸上都衬着反射出的翠光。其实跟他进电梯的只有9个人。他们各自都 气质非凡,穿红着绿,一看都是些有权有势的人,也互相谈笑吐墨。但余仁之也没有仔细观 察他们,他自从到了休息区,自己的心跳声就淹没了他,手掌心也流满了汗。他感觉事情的 真实性也终于降临了。但现在已经太晚了。

“叮,”树心电梯到了。
跟随着他们的引路小姐嘴巴上涂了厚厚的一层口红,说话时也不禁让人盯着她洁白的牙齿 看。红唇提起,她也机械性地笑了笑,原来她是一个机器人。但只有观察这种细微的细节才 会发现,她也用着温柔的声音跟大家说道,“欢迎来到伊甸园的EA207温室。在这里大家不 需要用呼吸服了,空气是可以直接从嘴巴和鼻子吸入的,但是我们还是会给大家提供呼吸罩 的。希望各位贵宾遵守这里的规则:不能伤害温室里的生物,不能擅自带任何东西带出温 室和不能离开温室。”而她在”不能离开温室”时特别地强调了一下。
她顿了顿又笑道,“今年的主题是 ‘鸟笼’。”
嵌着宝石的大门敞开了,旁边的游客们都匆匆带上了呼吸罩,只有余仁之一个人没有带。他
想要体会陆地上的空气。余仁之闭着双眼,有些害怕看到眼前的景象,他只感觉到自己光着
的脚踏上了扎脚的绿地,肩膀被树叶划过,耳边被鸟鸣声围绕着。余仁之慢慢睁开双眸,
灿烂的阳光沾上他的眼睫毛,也渗进了他的骨头里。陆地温室是一个用玻璃搭造而成的圆顶
形空间。中间是一个翠绿的草坪,而草坪是被一片丰茂的古树扭曲的树枝,树干,和树叶缠
绕成的网围着的。余仁之正寻找着刚才听到的鸟鸣声的来处时,一个密密麻麻的鸟群突然从
他身后呼啸而过,它们的翅膀上披着彩虹,展示着自己亮丽多彩的羽毛,和吟唱着自己骄
傲,独特的歌曲。它们盘旋在天空中,余仁之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和向往。
余仁之也惊喜地的发现道,自己根本不用担心呼吸的问题。他发现自己自从进了温室,身体
就开始不自觉的从鼻子和嘴巴中呼吸。他甚至感觉自己天生就应该这样呼吸,和活着。难怪
父亲会对这个世界这么向往啊!
他在草坪上坐下,静静地享受眼前的美景。以前习惯生活在黑暗的自己现在已经爱上了这个
阳光明媚的世界。在三角窟,贫困潦倒地人们生活在地下隧道里,只能用破布把自己和自己
的呼吸服裹在一起保暖。那里穷人像老鼠一样,肮脏和龌蹉,人们也都苟延残喘地拼命活
着。但最可怕的是黑暗因为黑暗让人失去时间理念和希望,而余仁之非常讨厌那种感觉。现
在的余仁之在坐在用不尽的阳光下,他的世界终于变得明亮了,他也更加笃定自己的选择。
尝到甜枣的人只会想要更多,现在的他根本回不去了。
但这里也不只是仙境,他望着包裹着他的玻璃墙,意识到...原来这里也是鸟笼。他和 其他游客们只能在这里待20分钟,这意味着,十分钟后,他就得施展他的计划。他想,死在 这里也比当海里的浮尸好一些吧。
还剩5分钟,时间不能再耗下去了。余仁之缓慢的站了起来,走到了树阴处。别的游客都还 在草坪上赏鸟和沐浴着阳光。一只蓝色的蝴蝶从他眼前飞过,带领着他到玻璃的边缘,原来 这就是蝴蝶啊...余仁之笑了笑,跟随它穿过灌木丛,来到了玻璃墙面前。虽然在草坪上可以 透过玻璃看到外面的蓝空,这里的玻璃外面似乎有层薄雾。余仁之毫不犹豫地一拳砸向了玻 璃。玻璃破碎一地。囚禁人的鸟笼就这么容易打开了啊。

他踏了出去。后面的警铃也响起了,突然出现的警卫也都持着枪像他靠近。而当子弹穿
入了他的心脏的那一刻,他却无比清醒,因为他看到了雾外面的世界。原来人类是这样毁灭
的。

A sci-fi piece I wrote in 8th grade during the Sustainability Unit in my Chinese class, partially inspired by my favorite book: 20,000 Leagues Under the Sea.

bottom of page